Search
Products
Community
Markets
News
Brokers
More
EN
Get started
Community
/
Ideas
/
美元死亡行軍中的A股和比特幣
SSE Composite Index
Editors' picks
美元死亡行軍中的A股和比特幣
By peter-l
Follow
Follow
Jul 16, 2022
4
9
2
2
Jul 16, 2022
比特幣的商品屬性是美國期貨交易監督管理委員會定義的,他們的邏輯也很簡單,對比比特幣有規範交易以來的走勢,的確和美元形成了強烈的逆向走勢。
我們對照有限的歷史圖表,可以看到幾個有趣的現象:
1、美元急行軍週期,大約在12個月,而比特幣也差不多這樣的走勢。
2、2015年到2016年,美元處於高位震盪階段,比特幣處於溫和反彈階段,這是在急行軍之後出現的滯漲週期。而這個週期的走勢,我認為和未來一段時間有很強的相似之處。
如果我們看一下美元的歷史走勢,其實都是和美國經濟的興衰有著極其重要的聯繫。
目前美國的通脹迭創新高,而美元也成為世界唯一避險工具。很多觀點認為,美元會像20年前一樣,漲到120附近。不過我倒是有些不同的見解,雖然不一定正確,但大家可以參考。
20年前,也就是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後,美國互聯網泡沫破裂,全球經濟大衰退,美元承載了避險功能。不過今天和20年前,有很多不一樣的情況需要注意。
首先,20年前,美國屬於獨霸全球,德國,日本在挑戰美國霸主地位失敗後,紛紛臣服於美國膝下,看似和今天中美爭霸有幾分相似之處。不過背後的性質完全不同,因為日本和德國雖然經濟發展迅猛,但他們都是二戰的失敗者,同時也是美國軍事庇護之下的國家,嚴格意義上看,他們沒有挑戰美國的資本。而中國則不同,中國和美國之間沒有隸屬關係,美國無法用軍事手段施壓中國,同時,中國的市場足夠大,吸引力足夠強,這樣讓美國想要擊敗中國,就必須付出沉重代價。所謂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當然,美國也是採用的這種消耗戰策略,希望在自己倒下前,對手先崩潰。不過這裏有幾個問題,歐洲已經有意識地崛起,雖然目前還不能明目張膽的對抗美國,但歐洲不可能始終做美國的奴隸。所以他們屬於坐山觀虎鬥的策略,希望兩敗俱傷的時候,從中漁利。第三世界國家雖然不夠挑戰資格,但作為不定期因數,還是可以的,不要小瞧那些不起眼的國家,其實千裏之堤毀於蟻穴的道理,中國祖先早就知曉。
其次,如果美國沒有了20年前的強大優勢,美元也就沒有那麼重要了,因為大家會考慮更多元化的避險工具,而不是單一押注美元。就像近期黃金的需求不斷增加,而數字貨幣的崛起,其實也是給更多選擇的一個嘗試。
第三,當美國揮舞經濟大棒制裁俄羅斯的時候,其他人其實看在眼裏,記在心裏。要知道今天和美國穿一條褲子的人雖然很多,但他們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有些人也吃過美國很多次虧了,那麼他們還會相信把錢放在美國是安全的嗎?他們還會把美元作為唯一選項嗎?如果不是,美元憑什麼具有20年前的統治力?
第四,中國的崛起,對於美元的主導地位雖然還不能構成威脅,但肯定是動搖了美元的市場霸權,20年前,中國的資本市場還不是開放的,但今天中國加快了資本市場開放的步伐,對於國際資本的吸引也是明顯的。而在這個美元加息週期中,中國的A股市場成為眾多避險資金的一個選擇,一方面是中國的經濟政策沒有跟隨大多數國家一樣緊縮,而是繼續擴張;另一方面中國目前的通脹較低,A股的市盈率也較低;第三是中國的經濟依然保持了一定的活力,而中國政府的統籌能力強,對企業的掌控能力強,可以更好地完成產業升級。這些是美國不具備的優勢。
綜上所述,我認為,美元急行軍可能已經結束,接下來有可能像2015到2106年的情況,高位震盪。而A股和比特幣,應該迎來反彈週期。
000001
BTCUSD
Chart Patterns
DXY
Fundamental Analysis
Trend Analysis
peter-l
Follow
30年的A股投资经历,水平虽然不高,但经验足够丰富。熊市避坑,牛市逃顶,对于新手可能有所帮助。
需要每日分析,请搜索微信号peter-tqbj,需要股市投资建议搜索星球{抱团取暖,迎接A股牛市},或者星球号64802450
Also on:
Related publications
比特幣跌破2萬大關,又到了考驗信仰支撐的時刻?
by peter-l
下半年應該機會大於風險——比特幣,美元和道瓊斯指數
by peter-l
如果2萬美元不能守住,比特幣會到哪里得到支撐?
by peter-l
Disclaimer
The information and publications are not meant to be, and do not constitute, financial, investment, trading, or other types of advice or recommendations supplied or endorsed by TradingView. Read more in the
Terms of Use
.